天坛历史简介50字

天坛位于北京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的场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下是其历史简介的要点:

  1. 始建与更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明嘉靖九年(1530年)因天地分祭,南郊建圜丘祭天(后改名天坛),北郊建地坛。

  2. 建筑特色

    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坛域南圆北方。主要建筑包括圜丘坛(祭天)、祈年殿(祈谷)、皇穹宇等,体现古代建筑艺术与哲学思想。

  3. 历史沿革

    • 明代:永乐年间始建,嘉靖时分祭改革;

    • 清代:乾隆时期扩建,1751年定名祈年殿;

    • 近现代:1900年遭破坏,1949年后恢复保护。

  4. 文化地位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现存祭祀性建筑群规模最大,融合了宗教、政治与艺术价值,被誉为“北京保佑城隍庙”。

本文《天坛历史简介50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7311.html

相关推荐

天坛的传说简短50字

​​天坛的传说简短50字:​ ​ 天坛原名琼林台,因明清皇帝在此祭天得名,附会“益母草救母”的民间故事——少女为病母寻药,得仙人指点后带回灵药种子,后世称此草为益母草,皇帝建坛时保留其生长,成为天坛独特景观。 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传说融合历史与民俗。​​核心亮点​ ​包括: ​​帝王祭天起源​ ​:明永乐年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嘉靖时期改为天坛专祀皇天,建筑蕴含“天圆地方”理念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历史介绍简短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始建于1420年,占地273公顷,以“天圆地方”为设计理念,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其核心建筑祈年殿、圜丘坛与丹陛桥构成南北轴线,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融合建筑、声学与天文智慧,堪称中华文明瑰宝。 ​​建造背景​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天地坛规制初建,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坛,专祀皇天上帝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北京天坛介绍简短

皇家祭祀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皇家祭祀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地处故宫正南偏东方向,距离市中心约3公里。 规模与地位 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4倍,属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物品简介50字

​​天坛物品凝聚明清祭祀文化精髓,以祈年殿、圜丘、皇穹宇等建筑为核心,辅以回音壁、三音石等声学奇观,展现“天圆地方”哲学与古代工艺巅峰。​ ​ ​​祈年殿​ ​:三重檐蓝色琉璃瓦圆殿,象征四季十二月,殿内28根金丝楠木柱暗合星象,为祈谷典礼核心。 ​​圜丘坛​ ​:三层汉白玉圆台,无梁无钉,冬至祭天时声波反射形成“天人对话”效应,石板数均呈阳数(九或倍数)。 ​​皇穹宇​ ​:单檐鎏金宝顶圆殿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公园的介绍50字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内东里7号,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和文化象征。 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天坛公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地处北京正阳门外东侧,总面积273公顷。其建筑布局以“天圆地方”为理念,北为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地和谐。 2. 建筑特色 天坛公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闻名,包括祈年殿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的简单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皇家祭祀场所,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现将其核心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距市中心约3公里。 占地面积 :约273公顷(273万平方米),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期重修扩建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北京天坛简介50字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世界文化遗产,占地273万平方米​ ​,核心建筑包括祈年殿、圜丘、皇穹宇等,布局严谨体现“天圆地方”理念,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历史与功能​ ​:始建于1420年,专为帝王祭祀皇天上帝、祈求五谷丰登而建,延续490余年祭祀历史,1918年辟为公园。 ​​建筑特色​ ​:分内坛(祈谷坛、圜丘坛)与外坛,丹陛桥连接南北轴线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的简介100字

天坛 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重要场所,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约273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坛等,其中祈年殿为三重檐圆形大殿,是天坛的标志性建筑。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介绍100字左右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 ​ ​​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以“天圆地方”为设计理念​ ​,​​核心建筑祈年殿、圜丘坛与回音壁等巧妙融合声学与美学​ ​,​​199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 ​​历史与功能​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专用于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祈求五谷丰登,持续使用近500年,1918年开放为公园。 ​​建筑特色​ ​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介绍简短200

天坛,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不仅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主要由祈年殿、圜丘坛、皇穹宇等组成,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的崇敬与敬畏之情。天坛的布局设计独具匠心,北圆南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尊重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介绍50字左右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位于北京正阳门外,占地面积约273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和圜丘坛。 1. 天坛的历史背景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为天地坛,后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专祀天神的场所,并更名为天坛。 2. 天坛的建筑特色 天坛以“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为核心,其建筑布局严谨,象征天地和谐。主要建筑包括祈年殿和圜丘坛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公园英文介绍50字

天坛公园英文介绍: The Temple of Heaven Park,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is a historic temple and park in Beijing, offering insights into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splendor and cultural practices.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北京天坛的详细资料和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皇家祭祀场所,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现将其核心信息整理如下: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距市中心约3公里。 占地面积 :约273公顷(273万平方米),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期重修扩建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哪里有天坛

​​天坛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皇家坛庙,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其​​“天圆地方”的布局、声学奇观回音壁、九重天象征的圜丘台​ ​等设计,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宇宙的独特认知与建筑艺术巅峰。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 天坛坐落于北京市东城区核心区域,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为“天地坛”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为什么不能去天坛

​​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非“不能去”,而是需严格遵守游览规范,避免因不当行为破坏文物或违反管理规定。​ ​ 其核心限制源于文物保护、安全管控及文化礼仪三大维度,具体体现如下: ​​文物保护刚性要求​ ​ 天坛的古建筑群(如祈年殿、圜丘等)禁止触摸、攀爬或刻画,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部分区域如核心文保区(丹陛桥、斋宫等)禁止开展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内部结构介绍

​​天坛内部结构以“天圆地方”为核心理念,通过南北轴线对称布局,将祈谷坛、圜丘坛、斋宫三大建筑群有机串联,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祭天建筑群。​ ​其​​三重檐蓝瓦祈年殿​ ​象征四季轮回,​​九层圜丘台​ ​暗合“九重天”宇宙观,​​回音壁​ ​则展现声学奇迹,完美融合礼制、哲学与建筑智慧。 天坛内坛由两道坛墙环绕,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的祈谷坛是春季祈谷场所,核心建筑祈年殿高38米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的详细介绍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历史背景 天坛最初名为“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为“天坛”,并成为专门祭天的场所。其历史可追溯至中国古代对天地崇拜的传统,是古代皇帝与天地沟通的重要仪式场地。 建筑特色 天坛建筑群布局严谨,南北走向,分为祈年殿、圜丘坛和皇穹宇三大部分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介绍讲解

​​天坛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其​​“天圆地方”的布局​ ​、​​273公顷的恢弘坛域​ ​,以及​​祈年殿、圜丘等标志性建筑​ ​,完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敬天”思想与建筑美学的融合。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已成为融合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全球知名景点。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明清两代扩建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天坛内部图片

天坛内部图片展现了这座明清皇家祭天建筑群的宏伟与精致,包括祈年殿、皇穹宇和回音壁等标志性建筑的内部结构与装饰细节,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祭祀文化的宝贵资料。 天坛内部的建筑布局严谨,每一处都体现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之心。祈年殿作为天坛的核心建筑之一,其内部采用圆形设计,寓意着天圆地方的理念。殿内的藻井雕刻精美,斗拱层层叠叠,色彩绚丽夺目,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皇穹宇内供奉着祭祀神位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北京天坛介绍资料

北京天坛: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 北京天坛,原名“天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 历史沿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按照南京天地坛规制建成北京天地坛,包括有大祀殿、大祀门、皇乾殿等建筑,为祭祀天和地的场所。 明嘉靖九年(1530年) :明世宗朱厚熜决定恢复天、地分祀的旧制

2025-05-15 计算机类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