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位于北京东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的场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下是其历史简介的要点:
-
始建与更名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明嘉靖九年(1530年)因天地分祭,南郊建圜丘祭天(后改名天坛),北郊建地坛。
-
建筑特色
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坛域南圆北方。主要建筑包括圜丘坛(祭天)、祈年殿(祈谷)、皇穹宇等,体现古代建筑艺术与哲学思想。
-
历史沿革
-
明代:永乐年间始建,嘉靖时分祭改革;
-
清代:乾隆时期扩建,1751年定名祈年殿;
-
近现代:1900年遭破坏,1949年后恢复保护。
-
-
文化地位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现存祭祀性建筑群规模最大,融合了宗教、政治与艺术价值,被誉为“北京保佑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