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下从现状、挑战和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未来展望。
一、现状与成效
- 重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2024年,我国新开工国家水网重大工程41项,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529亿元,同比增长12.8%。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流域防洪体系逐步完善。
- 水资源管理持续优化:通过跨省份用水权交易、水资源费改税等创新举措,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显著提升。
-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江河湖泊生态治理深入推进,乡村水利基础设施持续夯实,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二、面临的挑战
-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极端气候对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 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配置不均问题依然突出。
- 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虽取得进展,但整体水利科技支撑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三、高质量发展策略
- 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构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提升灾害防御能力。
- 构建国家水网体系:推进省市县级水网协同发展,加快国家水网主骨架建设。
-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创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模式,探索财政贴息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未来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水利事业将继续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水利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治理模式,水利事业将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