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特色教育项目以“分类教学+创新实践”为核心,通过动态分班、竞赛培养、生涯规划等多元路径,实现“同班不同类、同科不同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近年培养出55名清北学子及国际奥赛金牌得主,成为浙江素质教育的标杆。
绍兴一中自1996年起实施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基础学力、拓展性学力和个性特长划分A/B/C类,采取“立体授课+分类导教”双轨模式,允许学生在动态流动中调整发展方向。例如,信息学竞赛班采用“导师制”,近四年斩获6枚国际金牌,40余项全国赛冠军,被誉为“金牌摇篮”。学校还设立“阳明学院”,融合国学与科技创新课程,开发“黄酒非遗传承”“江南文化研习”等特色校本课,并配备人工智能实验室、天文馆等一流设施支撑实践教学。
生涯规划体系是另一大亮点。学校将职业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组织学生进科技馆、军营、乡村振兴基地开展研学,并依托钉钉平台构建数字化生涯档案。模拟政协、未来商社等社团活动覆盖100%学生,每年举办生涯规划书设计大赛,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例如,2021级学生通过“职业访谈大赛”锁定医学方向,最终考入浙江大学医学院。
师资保障上,学校实施“一三五培养工程”,通过推门听课、主题教研提升教师团队专业度,现有特级教师4人、国际金牌教练7人。创新班教师均具备硕士以上学历或国家级奖项,近三年66人获省级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称号。硬件方面,投资10亿的新校区配备29间学科专用教室,宿舍采用公寓式管理,为特色项目提供物质基础。
选择绍兴一中,意味着加入一个兼具百年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教育生态。这里既有蔡元培、鲁迅留下的“存古开新”精神,又有分类教学赋予的个性化成长空间,是学生从优秀迈向卓越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