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政策近年聚焦“优质均衡、科技赋能、民生普惠”三大方向,通过城乡教共体、人工智能课程普及、随迁子女入学保障等创新举措,显著缩小区域差距并提升教育质量。
-
城乡教育共同体破解均衡难题:2020年启动的城乡教共体模式,如天台县石梁学校与城区赤城中学混编教学,使学生成绩平均提升30%,农村生源回流率增长50%。全省4900所义务教育学校参与结对,推动34个县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惠县。
-
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教学体系:2025年秋季起,浙江高校将分层推行人工智能通识课,试点10个改革区及10所标杆校,同步构建中小学AI课程体系,巩固数字化教育全国领先地位。
-
随迁子女入学“零门槛”: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全省随迁子女公办校就读率达93.2%,“十四五”期间新增学位59万个,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增幅超23%,惠及百万流动家庭。
-
高考改革与职教创新并进:35种选科组合、职普融通综合高中等政策落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拓宽成才路径,2025年高考更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覆盖品德、艺术等多维度。
-
温情学籍管理新政:2024年修订的学籍办法取消中小学开除制度,转学、补考机制更灵活,民工子女可留级或跨职普转学,体现“有教无类”理念。
浙江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教育共富,未来将深化“双一流196工程”、县中崛起计划等,持续领跑全国教育现代化。家长和教育者需关注政策动态,及早适应AI课程、多元录取等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