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色是色彩合成的基础原理,通过红、绿、蓝(光的三原色)或青、品红、黄(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可以生成绝大多数可见颜色。核心在于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区别:光的三原色通过叠加产生更亮的颜色,而颜料的三原色通过吸收光线呈现混合效果。
-
光的三原色(加色法)
红(R)、绿(G)、蓝(B)是光的三原色,通过不同比例叠加可产生其他颜色。例如: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青,三者等量混合则为白色。电视、显示器等发光设备均基于此原理。 -
颜料的三原色(减色法)
青(C)、品红(M)、黄(Y)是颜料的三原色,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呈现颜色。例如:青+品红=蓝,青+黄=绿,品红+黄=红,三者混合接近黑色(实际需加入黑色颜料强化)。印刷、绘画中广泛应用。 -
为什么需要区分加色与减色?
光的颜色是直接发射的结果,而颜料依赖反射光的剩余部分。加色法适用于主动发光体,减色法适用于被动反光体,两者互补但不可混淆。
掌握三原色原理能帮助理解日常技术(如屏幕显示、印刷品)的色彩形成逻辑,也是设计、摄影等领域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