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父是艾伦·图灵(Alan Turing),他奠定了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图灵测试”作为衡量机器智能的标准,并首次提出“机器能否思考”这一核心命题。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因1956年组织达特茅斯会议并正式命名“人工智能”领域,也被视为重要奠基人之一。
-
艾伦·图灵的开创性贡献
- 图灵测试(1950年):通过对话判断机器是否具备人类智能,至今仍是AI领域的经典评估方法。
- 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和算法逻辑提供了理论基础,直接影响AI的运算范式。
-
约翰·麦卡锡的实践推动
- 达特茅斯会议(1956年):首次将“人工智能”确立为独立学科,聚集了马文·明斯基等先驱共同规划研究方向。
- LISP编程语言:专为AI设计,成为早期智能系统开发的核心工具。
-
其他关键人物
- 马文·明斯基:在机器学习与神经网络领域做出突破,完善了AI的认知理论框架。
- 克劳德·香农:将信息论引入AI研究,解决了数据编码与处理的底层问题。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集体智慧的成果,但图灵与麦卡锡的理论定义与学科命名为后续研究划定了方向。当前AI技术的广泛应用,始终建立在这些先驱的探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