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以"音乐与舞蹈学"为核心,构建了覆盖本科至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并在艺术学领域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全覆盖。其学科评估长期稳居全国榜首,2017年起连续入选"双一流"名单,拥有55个本科专业方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唯一单科型音乐院校,所有专业均隶属于艺术学门类下的"音乐与舞蹈学",该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首位,也是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通过"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三大专业构建核心培养框架,形成本科(55个方向)、硕士(72个方向)、博士(44个方向)的立体化培养结构,其中三个核心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在学科建设层面,中央音乐学院于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后,持续完善专业布局:1958年迁址北京后增设民乐系与指挥系,2002年设立全国首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2019年成立音乐人工智能系实现跨领域突破。2021年整合为12个系部,涵盖传统音乐学科与现代科技交叉方向,其中音乐科技部整合了作曲、电子音乐及人工智能等实验室资源,形成立体化培养平台。2025年计划暂停音乐艺术管理等三个招考方向的本科招生,集中资源强化优势学科建设。
教学资源方面,音乐学院配备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重点实验室(含音乐人工智能实验室)及14个实践基地,支撑课程体系建设。其附属的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实现贯通培养,近3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出版教材87部(含61部省部级以上成果)。通过"中央音乐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BOB计划)"等专项培养项目,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2023年全日制在校生达2313人,师生比1:6.1,体现精英化培育特色。
作为艺术类"211工程"及"双一流"建设标杆,中央音乐学院持续以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既坚守古典音乐传统,也在人工智能音乐创作、音乐治疗等前沿领域形成突破,其学科布局始终契合国家文化战略需求,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