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为1.81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7.2%,重点投向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实战化训练及军队改革等领域。这一规模在全球军事支出中仍属合理范畴,占GDP比重低于主要军事大国,体现中国兼顾安全需求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导向。
- 预算构成与增长逻辑:中央本级支出占比98.3%(1.78万亿元),增幅与整体预算持平。增长部分主要用于四大方向:一是构建新型军兵种布局,包括太空、网络等新兴领域;二是保障“十四五”军队建设收官阶段的装备升级;三是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四是改善官兵备战生活条件。
- 国际横向对比:中国军费不足美国同期预算的1/3,人均国防支出仅为美国的1/17,且预算透明度通过联合国军费报告制度公开。这种防御性投入模式,与维护台海、南海等核心利益的需求直接相关。
- 战略目标关联:7.2%的增幅延续近年趋势,旨在支撑建军百年目标(2027年)的阶段性任务,包括航母战斗群建设、信息化作战网络搭建等。但军费分配需兼顾全域作战能力提升,而非单一装备扩张。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化背景下,中国军费增长是主权国家应对风险的正当举措。未来预算将延续“强军不称霸”原则,重点提升应对多域安全挑战的能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