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市场纪律)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全球银行体系的稳健性,核心成效体现在资本充足率上升、流动性风险可控、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三大方面。欧洲银行资本充足率反超美洲,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TLAC缺口持续收窄,但区域差异和操作风险仍是挑战。
1. 资本充足率显著提升,欧洲反超美洲成亮点
2024年上半年,全球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ET1)达13.4%,较2011年水平增长近一倍。欧洲银行CET1从2011年的落后地位跃升至全球最高(14.6%增幅),美洲则因杠杆率波动增长有限(0.9%)。资本缺口从2011年的2082亿欧元降至2024年的9亿欧元,显示银行通过利润留存和资本补充满足了巴Ⅲ要求。
2. 流动性指标分化,LCR下降但NSFR稳定
第一组银行流动性覆盖率(LCR)从138.2%降至136%,三家银行仍低于100%门槛;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稳定在124%,所有银行均达标。这一分化反映短期流动性压力增大,但长期资金匹配结构改善,符合巴Ⅲ对流动性风险的双重管控目标。
3. 系统性风险防范取得进展,TLAC缺口收窄
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缺口从374亿欧元降至19.4亿欧元,主要得益于资本工具创新和监管压力测试强化。但操作风险MRC占比仍达13.9%,凸显内部治理和风险计量需持续优化。
4. 区域与银行类型差异显著
第二组银行资本充足率(18.9%)高于第一组,但受信用风险计量改革影响,其MRC增幅(6.6%)远超第一组(3.0%)。美洲杠杆率(6.1%)高于欧洲(5.1%),但欧洲在风险加权资本要求上更严格。
当前挑战在于平衡监管一致性与灵活性,部分国家同步实施巴Ⅱ和巴Ⅲ导致规则冲突,而产出下限(output floor)的阶段性调整可能加剧资本波动。未来需关注疫情后操作风险反弹及新兴市场银行达标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