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通过制造消费陷阱、压低劳动力价值、金融剥削等手段系统性收割穷人。核心手段包括:①用小额**和消费贷制造债务循环;②通过快消品和奢侈品营销制造伪需求;③利用信息差进行低价收购/高价转手;④用算法控制零工经济劳动者的收入天花板。
主要收割方式
-
债务陷阱
发放看似低门槛的小额**或消费分期,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0%,穷人因应急需求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部分平台甚至会故意诱导逾期以收取高额罚金。 -
伪需求创造
通过广告将奢侈品包装成"阶层跨越符号",或给廉价商品贴上"轻奢"标签。例如将成本50元的口红营销成"女性必备品"后标价300元,穷人为此支付6倍溢价。 -
劳动力压榨
外卖/网约车平台用算法动态调整单价,劳动者多劳未必多得。工厂主通过劳务外包规避社保,时薪常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
信息不对称套利
二手房东低价租下破旧房屋,简单改造后以翻倍价格转租给打工者;中间商以极低价收购农民农产品,经包装后售价暴涨10倍。 -
金融游戏收割
向穷人推销高风险的P2P理财或虚拟货币,利用其缺乏金融知识的特点,最终卷款跑路。据统计,这类骗局90%的受害者是月收入低于5000元群体。
警惕这些收割套路的关键在于:认清消费主义陷阱、拒绝超出偿还能力的借贷、对"快速致富"项目保持警惕,并通过学习财经知识增强防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