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是以3000米以下空域为核心,通过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载体的飞行活动,辐射制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核心价值在于空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跨界融合(如AI与航空动力)以及场景创新(如物流配送、载人交通),已成为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低空经济的核心特征与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
-
技术驱动的新质生产力
以碳纤维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低空智联网等技术为支撑,例如国产eVTOL机身成本已低于铝合金,无人机配送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以上。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飞行器研发、总装、运营场景的全链条覆盖。 -
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 交通出行:上海至嵊泗的低空文旅航线将3小时车程缩短至18分钟,长三角跨省载客航线网络化运行常态化。
- 城市治理:南京用无人机巡航长江沿线,年节省油费1500万元;苏州通过无人机每日运送医疗血样超1万件。
- 消费服务:美团无人机在上海完成45万订单,浙江嵊泗的海鲜通过无人机3小时直达上海餐桌。
-
政策与区域协同的加速器
长三角设立200亿元专项基金推动技术攻关,广州通过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破解空域管理难题,四川对新建通用机场最高补助3500万元。区域协作模式如“研发在上海、总装在昆山”成为产业落地范本。
未来,低空经济将围绕安全标准统一化(如无人机实名制)、基础设施网络化(起降点、能源站布局)和应用场景规模化(载人飞行商业化)持续突破,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企业需关注核心技术研发与合规运营,普通用户可期待更便捷的“空中出租车”和即时配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