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院的校园文化特色以非遗传承为核心亮点,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文体平台,融合传统与创新,体现“明德、博学、经世、创新”的校训精神。
晋中学院坐落在山西晋中,这所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自1958年办学以来,始终将本土文化传承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通过非遗项目融入课程、文体活动及学术研究,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 非遗传承是晋中学院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自2007年起开设“晋中音乐文化”课程,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改鱼、石占明等讲授左权民歌与小花戏,结合当地传统艺术打造特色专业,成为全国非遗教育的典范。
晋中学院以文体活动为载体,通过“非遗 + 特色专业”模式促进学生实践。 学校举办英语配音大赛、科技文化节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其地平线轮滑协会、英语交流协会等70余个社团,覆盖艺术、学术、公益等领域,展现校园文化的多元活力。
在学术层面,晋中学院将非遗研究纳入学科建设。校史中提及的“非遗保护行动”与学术栏目如《晋中学院学报》的政治、文学研究栏目相呼应,体现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学校曾携小花戏登上国际舞台,其“以非遗为品牌、以学术为支撑”的路径,获2016年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高度评价。
晋中学院通过非遗传承激活校园生命力,以特色专业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其“地方文化 + 现代教育”的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从非遗到学术,从课堂到国际舞台,晋中学院正以立体化的文化生态诠释地方高校的创新实践,体现“博学”与“经世”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