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近年来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数字化转型等举措实现显著变革,关键亮点包括:民办教育占比严格控制在4.3%以内、城乡教育共同体覆盖500所学校、2025年全面实现入学“一网通办”、特殊教育学校县域全覆盖,有效缓解“择校热”“负担重”等问题,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资源整合与均衡发展
通过撤并小规模学校、优化校均规模,全省小学校均人数从457人增至609人,初中从653人增至833人,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共享,2024年建成500个共同体,农村薄弱校与城镇优质校结对帮扶。
教育公平深化
严格调控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省域不超过4.3%),公办学位供给扩大;60%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跨县域招生大幅减少。随迁子女、残疾儿童等群体权益保障强化,20万人口以上县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落实“一人一案”安置。
数字化转型与“双减”落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常态化应用,2578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注销,非学科类培训纳入监管平台,“培训热”明显降温。2025年起义务教育入学全程线上办理,太原市率先试点,材料审核、招生录取实现“一网通办”。
课程与教材革新
2024年秋季启用新修订语文、历史等统编教材,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一年级拼音教学时间延长1-2周,识字量从300字精简至280字,降低幼小衔接难度。
山西省义务教育正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未来将通过扩优提质工程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