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确实存在版权纠纷,核心争议集中在训练数据合法性、生成作品权属界定以及法律适用性三方面。目前全球司法实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但2025年中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案已确认用户对生成内容享有版权,而美国则倾向于否定AI作品的版权属性。
- 训练数据合法性争议:AI模型需学习海量艺术作品,若未经授权使用受版权保护素材可能构成侵权。部分平台如ArtStation已推出“NoAI”选项,允许创作者拒绝作品被用于AI训练。司法实践中,“接触+实质性相似”是判定侵权的通用标准,但技术模糊性导致取证困难。
- 生成作品权属模糊:著作权法普遍规定AI不能作为作者,但用户通过设计提示词、调整参数等创造性投入可能获得版权。中国2025年案例认定用户对AI生成图片享有著作权,而美国版权局则拒绝为纯AI生成内容提供保护,仅承认人类编辑部分的版权。
- 法律滞后与技术冲突:现行版权法以“人类作者中心主义”为基础,难以适应AI创作特性。日本通过《AI创作指南》要求公开数据来源,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则强调透明度,但全球协调机制仍待建立。
提示:创作者使用AI工具时应选择合规训练数据的平台,保留创作过程记录以证明独创性;企业需关注各国立法动态,通过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手段降低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