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辞职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五点,涵盖经济、工作压力、社会认知等多方面:
-
经济待遇低
多数地区村干部月均收入仅2000-3500元,难以覆盖家庭基本开支,尤其缺乏社保、医保等保障。与外出务工收入差距显著(约3.6万元/年),长期收入不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
工作压力与责任过重
承担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疫情防控等多重任务,但资源支持不足。村干部常需加班加点,甚至全年无休,形成“堰塞湖效应”,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
****与考核压力
面临繁琐程序、不合理规定及“面子工程”,导致实事难推进。同时需应对上级考核和村民误解,73.4%的村干部曾遭遇辱骂或威胁,心理压力大。
-
职业发展受限
缺乏晋升通道和技能提升机会,体制内转正难度高。年轻村干部更倾向城市发展,导致农村队伍老龄化,新鲜血液不足。
-
社会认知偏差
外界对村干部工作的误解和偏见,以及村民对政策执行的抵触,加剧了村干部的“夹心饼干困境”,降低职业认同感。
总结 :村干部辞职是经济、压力、制度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通过提高待遇、优化考核机制、拓展发展空间等综合措施改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