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股是股东退出公司的重要方式,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并兼顾财务与税务影响。 关键流程包括提交申请、股东会决议、资产清算、工商变更等环节,而注意事项涵盖法律风险规避、税务合规及债权人权益保护。 以下是具体展开:
-
撤股申请与决议
股东需书面提交撤资申请,说明理由及具体诉求。公司须召开股东会,经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后方可生效。若涉及公司章程修改(如减资),需同步完成章程修订备案。 -
资产清算与估值
公司需委托专业机构对资产、负债全面清算,确定股东应得份额。重点核查未实缴出资、隐形债务,避免后续纠纷。若以非货币资产(如设备、房产)抵付,需按市场价公允估值并完成产权转移。 -
工商与税务变更
- 工商层面:提交股东会决议、清算报告等材料至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股东名册及注册资本变更登记。
- 税务层面:股东需申报资本利得税(如股权转让溢价),公司需代扣代缴或协助提供完税证明。涉及减资的,需提前通知税务机关并完成税务清算。
-
债权人保护与风险防范
减资类撤股需公告45日并书面通知债权人,若债权人要求清偿或担保,公司需优先处理。股东应审查公司是否存在担保、诉讼等潜在负债,通过协议明确责任划分。 -
特殊情形处理
- 股份回购:仅限法定情形(如异议股东请求、员工激励),且需确保回购后注册资本不低于法定最低限额。
- 代持股份:名义股东撤资需与实际出资人协商,公司仅依据登记信息处理,内部协议不对外生效。
撤股涉及多方权益,建议全程由律师、会计师参与,确保程序合法、财务清晰。 提前规划资金流向与税负,可大幅降低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