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名股东与实际出资人的核心区别在于股东资格、权利义务及法律风险,具体如下:
一、股东资格与形式要件
-
挂名股东 :在工商登记、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中登记为股东,具备形式要件,但未实际出资,不参与公司治理。
-
实际出资人 :通过合同约定享有股东权益(如分红、决策权),但未在工商登记中体现,属于实质股东。
二、资金与权益归属
-
挂名股东 :名下资金归实际出资人所有,仅作为名义载体,不享有分红、参与决策等权益。
-
实际出资人 :实际投入资金并享有投资收益,可主张股东权利,但可能因挂名行为面临法律风险。
三、法律风险与责任承担
-
挂名股东风险 :
-
债务责任 :若实际出资人未履行出资义务,挂名股东可能被要求在未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基于商法外观主义原则)。
-
刑事责任 :若以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手段挂名,可能面临最高5年有期徒刑。
-
-
实际出资人风险 :若与挂名股东约定变更登记,需经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否则无法主张股东权益。
四、常见形式与场景
-
被借名挂名 :实际出资人因身份限制(如公务员)借用他人名义注册公司。
-
约定挂名 :股权转让后为规避政策限制,约定受让方成为挂名股东但保留实际权益。
五、权利行使限制
- 挂名股东虽为登记股东,但因未实际出资,通常无法参与公司重大决策、签署文件等。
总结 :挂名股东与实际出资人存在形式与实质的差异,挂名股东需承担较高法律风险,实际出资人则通过合同约定保障权益。双方应谨慎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