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键病理因子,其沉积可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CIC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长期滞留血液中,沉积于血管壁或肾小球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典型症状,如关节疼痛、肾脏损害等。
-
CIC的形成与清除失衡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错误攻击自身组织产生大量自身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CIC。正常情况下,CIC会被巨噬细胞吞噬或经肾脏排出,但过量或结构异常的CIC难以清除,沉积在血管、肾脏等部位,触发免疫病理反应。 -
CIC沉积的直接损伤机制
CIC通过激活补体系统释放促炎因子(如C3a、C5a),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释放蛋白酶和自由基,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CIC沉积,可引发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 -
CIC水平与疾病活动性监测
临床检测CIC浓度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并评估疾病活动度。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CIC水平升高常与关节肿胀程度相关,治疗后下降提示病情缓解。 -
治疗策略:靶向CIC的清除与抑制
目前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和生物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新兴研究探索通过调节补体通路或特异性降解CIC来减轻组织损伤。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关节痛或肾脏异常,建议及时检查CIC水平,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