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院内制剂新政策主要围绕政策支持、转化机制、医保覆盖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政策支持与鼓励方向
-
全链条服务需求
医疗机构需从制剂备案、委托加工、调剂流通到新药转化的全流程服务,政策鼓励提供专业化支持。
-
传承创新与新药转化
国家通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优化基于经典名方、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支持院内制剂向新药转化。
-
简化申报条件
对于传统工艺且使用历史超过5年的制剂,可免报药效学、毒性及临床研究资料,降低转化门槛。
二、转化实践案例
-
成功案例
-
六合丹软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发的1.1类新药,转化金额达9150万元;
-
养巢颗粒 :杭州市中医院制剂,转让给片仔癀药业,技术转让费1500万元。
-
-
企业合作模式
名企通过技术转让、委托研发等方式参与院内制剂转化,形成产学研合作链条。
三、医保政策与市场影响
-
医保覆盖范围扩大
多地(如河南、江西、广西)将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部分制剂可跨区域调剂使用,降低患者负担。
-
医保支付标准与限制
-
通常按乙类药品管理,需在指定医疗机构内使用,超出范围需自费;
-
自付比例一般为5%,部分制剂价格调整后纳入医保目录。
-
四、政策演变趋势
政策从早期强调监管规范,逐步转向支持创新与转化,通过医保激励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特色服务,避免有效制剂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