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需综合考虑安全性、功能性、环境协调性及资源利用,具体要求如下:
一、核心原则
-
安全性
-
场地设施需符合标准,定期检查维护(如地面平整度、设备完好性)
-
设置安全标识,区分危险区域(如靠近道路、水体处)
-
幼儿园场地需满足噪音≤55dB、软底面积>70%等指标
-
-
功能性分区
-
分类设置运动区(如跑道、攀爬架)、游戏区(角色扮演、建构)、科学区(自然角)等
-
各区域需满足年龄发展需求,例如幼儿园运动场建议30米直跑道
-
-
环境协调性
-
利用自然地形(小山坡、溪流)与植被(绿化率≥30%)设计,减少人工装饰
-
确保阴雨天有备用场地,避免因天气限制活动
-
二、具体要求
-
空间与设施
-
幼儿园人均户外面积≥60平方米,绿化覆盖15%-50%
-
运动场地需平坦且配备防护设施(如护栏、防滑地面)
-
-
资源利用
-
开放沙地、水池等自然区域,引导幼儿观察、探索
-
采用可移动或临时设施,适应不同季节和活动需求
-
-
安全保障
-
配备急救药品和设备,明确联络方式
-
规划安全路线,规避危险区域(如交通要道)
-
三、注意事项
-
天气管理 :活动前关注天气预报,恶劣天气暂停
-
噪音控制 :避免使用尖锐围栏,减少周边噪音干扰
-
规则与标识 :设置开放时间、禁止行为标识,保障活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