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气候变化的现状表现为全球变暖加速、极端天气频发、生态系统失衡三大核心特征。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1.55°C,创175年来最高纪录;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等不可逆影响持续加剧,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因素。
-
全球变暖趋势不可逆转
过去十年(2015-2024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温室气体浓度达80万年峰值。北极海冰面积18次最低记录均出现在近18年,南极冰盖三年内三次刷新最小面积。海洋热含量连续8年创新高,海平面上升速度比1990年代翻倍,威胁沿海地区数亿人口。 -
极端天气灾害常态化
热浪、暴雨、干旱等极端事件频率和强度显著增加。2024年热带气旋(如台风“雅吉”、飓风“海伦”)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巴西南部洪灾致200余人死亡,非洲与亚洲大范围洪水摧毁农田基础设施。高温还导致疟疾传播范围扩大,心理健康问题风险上升。 -
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受冲击
全球50%物种向高纬度或高海拔迁移,珊瑚礁白化、森林退化加剧。小麦和玉米产量每十年减产约1.9%和1.2%,中国农业因干旱洪涝面临减产5%-10%的风险。冰川消融直接影响亚洲“水塔”青藏高原,威胁下游20亿人供水安全。 -
人为因素主导与应对挑战
化石燃料燃烧贡献了80%的温室气体排放,能源、工业、交通是主要来源。尽管《巴黎协定》设定了1.5°C温控目标,但当前减排力度不足,可再生能源转型和技术革新是关键突破口。
行动窗口正在缩小,但并非毫无希望。减少煤炭依赖、强化气候适应能力、完善全球预警系统可降低风险。每个个体通过节能减碳、支持可持续政策也能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