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生态保护区规划亮点提炼:
-
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黑龙江省已划定874个环境管控单元,涵盖全省所有地域,并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功能定位,制定结构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确保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底线。
-
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黑龙江省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
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规划:黑龙江省已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规划,通过落实草原禁牧、休牧等措施,实现草原生态质量稳步向好。
-
智慧化的生态环境管理平台:黑龙江省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平台,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
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黑龙江省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分点论述
1.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 全域覆盖:黑龙江省共划定874个环境管控单元,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实现全省地域全覆盖。
- 精准科学: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功能定位,制定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资源利用效率、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管控要求。
- 智慧管理:建设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一张图”管理和服务,推动生态环境管理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 优先序明确: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
- 底线筑牢: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3.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规划
- 草原生态质量提升:通过落实草原禁牧、休牧等措施,实现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75%以上,草原生态质量稳步向好。
- 草原资源合理利用:根据草原资源分布、草原类型、自然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草原利用方式,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智慧化生态环境管理平台
- 数据集成:集成卫星遥感影像、行政区划、河流等数据,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的数据化和可视化。
- 智能评估:建立基于空间单元的环境准入智能化评估管理工具,支撑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项目准入选址、环评审批管理等综合决策。
5. 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 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 营商环境优化:通过早期准入研判,避免造成生态破坏的项目上马,优化地方招商引资工作,提升营商环境。
总结
黑龙江省通过建立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利用规划、智慧化的生态环境管理平台以及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等措施,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区规划的实施,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