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市人口出生率呈现显著分化,合肥、芜湖等经济强市出生率相对稳定,而皖北地区出生率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下滑明显。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合肥以7.98‰的出生率位居全省前列,阜阳、亳州等传统人口大市出生率已降至6‰-8‰区间,铜陵、黄山等皖南城市出生率不足6‰且自然增长率持续为负。
经济活力直接影响生育意愿。合肥凭借产业集聚和人才流入,出生率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均值1.5个千分点以上,芜湖、马鞍山等融入长三角的城市也因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优势减缓了生育率下滑。皖北地区虽曾以高出生率著称,但2024年阜阳、宿州等市出生率较2017年峰值下降超50%,彩礼成本高、青壮年外流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区域差异背后是城镇化与生育政策的双重作用。合肥86.38%的城镇化率显著缓解了育儿压力,而皖北地区城镇化率不足50%的城市面临“育儿成本高、托育资源少”的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黄山市2024年出生率仅5.19‰,但通过文旅产业吸引年轻人口流入,成为全省少数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城市。
面对持续走低的生育率,安徽需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与区域发展协同。短期可参考合肥经验强化托育服务覆盖,长期则需通过产业升级平衡区域发展,从根本上改善育龄群体的生育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