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立以来共办学23期,培养4万余名革命人才,包括左权、徐向前等中共名将,以及杜聿明、胡宗南等国民党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区,1949年后迁至台湾高雄凤山继续办学。
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原名“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1924至1927年间共招收6期学生,培养了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和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等2000余名毕业生。1927年至1949年迁校武汉、南京、成都等地,期间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招生17期,培训约3.8万人。1949年迁往台湾,1950年在高雄凤山复校并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已至78期。
黄埔军校成立背景与国共合作密切相关,孙中山在苏联援助下主张“以党建校、政治建军”。首任校长蒋介石,廖仲恺为党代表,***等中共代表负责政治工作。课程以“军事与政治并重”为特色,校训“亲爱精诚”强调革命精神。1925年平定商团叛乱是学校首次实战,后参与北伐、抗战等重大战役。台湾凤山校区现为陆军军官学校,占地173公顷,以传统精神训练现代军官。
黄埔军校跨越百年历史,其军事教育体系深刻影响了国共两党,培养大批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校内旧址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台湾校区持续秉持“亲爱精诚”精神,延续创校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