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共招收了23期学员,涵盖1924年至1949年的完整办学历史,其中国共合作时期培养6期,大陆时期延续至23期,台湾地区后续更发展至75期。每期学员人数从最初的不足千人逐步增至近千人规模,累计毕业学员总数达数万人,成为近代中国军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黄埔军校首期于1924年5月开学,通过严格考试选拔出645名学员,其中涌现出徐向前、陈赓等开国将帅及胡宗南、杜聿明等国军高级将领。1927年国共分裂后,军校仍持续招生,至1949年共完成23期教学任务,其中第23期因战局被迫提前结业。不同历史阶段设置的专业科目各有侧重,如早期侧重步兵、炮兵技术,后期增设交通、政治等现代化军事课程。除本校外,大陆时期陆续设立南京、成都分校,形成辐射全国的人才输出网络,台湾时期更形成跨世纪培养体系。这些学员在北伐、抗战、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均发挥核心作用,其影响力延续至今,部分历史遗迹(如长洲岛校址)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