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有几期学员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共招收了23期学员,涵盖1924年至1949年的完整办学历史,其中国共合作时期培养6期,大陆时期延续至23期,台湾地区后续更发展至75期。每期学员人数从最初的不足千人逐步增至近千人规模,累计毕业学员总数达数万人,成为近代中国军事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

黄埔军校首期于1924年5月开学,通过严格考试选拔出645名学员,其中涌现出徐向前、陈赓等开国将帅及胡宗南、杜聿明等国军高级将领。1927年国共分裂后,军校仍持续招生,至1949年共完成23期教学任务,其中第23期因战局被迫提前结业。不同历史阶段设置的专业科目各有侧重,如早期侧重步兵、炮兵技术,后期增设交通、政治等现代化军事课程。除本校外,大陆时期陆续设立南京、成都分校,形成辐射全国的人才输出网络,台湾时期更形成跨世纪培养体系。这些学员在北伐、抗战、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均发挥核心作用,其影响力延续至今,部分历史遗迹(如长洲岛校址)至今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文《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有几期学员》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98701.html

相关推荐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在哪

‌黄埔军校是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其最初校址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后因战乱多次迁移。 ‌关键亮点‌:① ‌1924年由孙中山创办‌ ;② ‌首期校址为广州黄埔‌ ;③ ‌抗战时期迁至成都、南京等地‌ ;④ ‌培养了国共两党大量军事将领‌ 。 ‌ ‌广州黄埔时期(1924-1927年) ‌ 黄埔军校于1924年6月16日正式成立,校址选在广州黄埔长洲岛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毕业是什么军衔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毕业生毕业时通常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尉军衔​ ​,特别优秀者可能授予中尉或上尉,海空军学员则授予中尉军衔,一般从班长、排长或连一级干部做起。 毕业学员的军衔受毕业时间、学员期别及个人表现影响。早期黄埔一期至四期因革命需求急迫,学员常直接参与实战,军衔晋升较快,部分黄埔一期生在北伐战争中迅速晋升为上尉甚至少校,例如蒋先云作为“黄埔三杰”之一,因卓越表现多次破格提拔。黄埔五期后

2025-05-16 高考

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

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体现在其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不仅奠定了中国军事教育的基础,还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论述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 1. 国共合作的产物 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积极支持。这种跨党派合作模式不仅为军校提供了先进的军事和政治教育理念

2025-05-16 高考

穿越大明第五皇子

​​穿越大明第五皇子​ ​是近年来历史穿越题材的热门设定,​​核心亮点​ ​在于​​融合历史真实人物与虚构剧情​ ​,通过​​现代思维与古代权谋的碰撞​ ​创造戏剧张力,同时满足读者对​​大明宫廷秘史​ ​和​​穿越逆袭​ ​的双重期待。这类作品需平衡​​历史考据的严谨性​ ​与​​幻想元素的吸引力​ ​,才能既符合Google的EEAT标准(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又具备SEO竞争力。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孔家是什么地位

民国时期,孔家是四大家族之一,以政治权势和财富著称,其地位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政治地位显赫 孔祥熙作为孔家核心人物,凭借与宋霭龄的婚姻关系,与蒋介石形成连襟,身居国民政府要职,包括行政院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及中国银行总裁,掌控国家财政金融大权。 经济垄断与资本掌控 孔家通过垄断粮食、外汇等关键领域,成为民国经济命脉的掌控者。其家族资产涉及石油、建筑、股票、期货、批发等多个行业

2025-05-16 高考

大明历史皇帝顺序表

‌明朝共历16帝,统治276年(1368-1644年),其皇帝顺序及关键亮点为: ‌ ‌1.朱元璋(洪武) ‌开创基业;‌2.朱棣(永乐) ‌迁都北京;‌3.朱瞻基(宣德) ‌缔造仁宣之治;‌4.朱厚熜(嘉靖) ‌与‌5.朱翊钧(万历) ‌在位最久;‌末帝崇祯 ‌自缢殉国。 ‌分代详解: ‌ ‌洪武至宣德(1368-1435年) ‌ 朱元璋建立明朝,废除丞相制;朱棣修《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

2025-05-16 高考

大明坑货五皇子是哪部小说

​​“大明坑货五皇子”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小说,而是在网络二次元文化中因动画创作等衍生出相关概念,常和搞笑、玩梗元素联系在一起。​ ​ ​​“大明坑货五皇子”主要来源于抖音等平台上一系列以明朝历史为背景的原创二次元动画内容。​ ​ 动画中五皇子形象常与“坑货”人设绑定,比如在某动画剧情里,五皇子“让出功劳给四哥参军”,这种“反常”操作制造出荒诞喜剧效果;而另一集里“封赏五皇子”又出现反差转折

2025-05-16 高考

大明历代皇帝一览表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16帝,享国276年​ ​。从​​乞丐皇帝朱元璋铁腕开国​ ​,到​​崇祯自缢殉国的悲壮结局​ ​,其间既有​​永乐盛世​ ​的辉煌,也有​​宦官专权​ ​的阴霾。​​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张居正改革​ ​等重大事件,深刻塑造了帝国的命运轨迹。 ​​开国奠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推翻元朝后废除丞相制

2025-05-16 高考

穿越大明五皇子吴王

‌穿越大明五皇子吴王是近年来热门的历史穿越题材,其核心亮点聚焦于 ‌ ‌权谋斗争、身份逆袭与时代反差 ‌。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吴王朱橚的真实历史充满传奇色彩,而穿越设定更赋予角色现代思维与古代权力的碰撞,形成独特叙事张力。 关键看点解析 ‌历史原型与艺术加工 ‌ 真实历史上的吴王朱橚精通医药、文学,却因政治牵连被贬云南。穿越题材常将其重塑为‌隐忍智者 ‌或‌科技推动者 ‌

2025-05-16 高考

穿越重生大明八皇子

​​穿越重生大明八皇子相关情节多出现在小说中,精彩之处在于主角凭借现代思维与历史局势博弈,在复杂的皇权斗争中逆袭。​ ​ 穿越重生类小说中,大明八皇子常被赋予各种奇遇和经历。有的情节里,八皇子身处皇家权力漩涡,在前身被设计陷害濒死时重生,凭借自身谋略和对历史的了解,逐步扭转局势。他可能巧妙利用各方势力矛盾,借助前朝功臣后裔的支持,对抗觊觎皇位的兄弟。在治理方面,会推行减免赋税、鼓励农耕等政策

2025-05-16 高考

抗战时期黄埔军校出的是什么级别

抗战时期黄埔军校毕业生通常被授予​​陆军少尉​ ​军衔,​​优秀者或海空军学员可获中尉​ ​,但实际晋升受战功、资历和时局影响显著,​​部分早期学员甚至快速升至中将​ ​。 ​​基础军衔标准​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抗战时期黄埔军校改称)毕业生多数授少尉,海军、空军或分校学员普遍授中尉,如桂系南宁分校。 ​​战时快速晋升​ ​:因战争急需,黄埔前8期学员晋升空间更大,如1期生关麟征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黄埔军校难考吗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难度极高,录取率远低于现今的顶尖大学。 1. 招生要求严格 黄埔军校的招生标准非常严格,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还要通过多轮考试。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复试和总试三关,涵盖数学、作文、政治等多个科目,尤其是数学中的几何和代数,在那个年代非常少见,对考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2. 录取率极低 据记载,黄埔军校的录取率约为北大录取率的2.61倍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招生标准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招生标准主要包括年龄、学历、身体、政治思想及考试选拔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年龄要求 18-25岁 :需在指定日期前报名,年龄限制确保学生具备学习与训练能力。 二、学历要求 中学或相当学历 :接受旧制中学教育或同等水平学校毕业,部分早期招生可能放宽至初中毕业。 三、身体条件 健康无疾 :需营养良好、强健耐劳,无眼疾、肺病、花柳病等慢性疾病。 四、政治思想要求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的戏子地位

‌民国时期的戏子社会地位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 ‌被视为“下九流”遭主流社会轻视,‌另一方面 ‌名角通过艺术成就获得上层追捧,甚至影响政治文化圈。‌关键亮点 ‌包括:行业受传统观念束缚但商业化程度高、名角经济地位超越普通民众、女性演员突破性别限制参与社会活动。 ‌行业歧视与商业化矛盾 ‌ 戏子被归为“贱业”,不能参加科举或与良民通婚,但京剧、越剧等剧种的繁荣推动行业市场化

2025-05-16 高考

黄埔军校每期名单大全

​​黄埔军校每期严姓学员名单包括严沛霖、严武、严正、严启运等多人,涵盖第一期至二十三期,覆盖陕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多地,部分学员为严氏宗亲关联人物。名单呈现了黄埔军校自1924年至1949年的学员分布特征,体现了抗战及革命时期军事人才培养的广泛性。​ ​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军事学府,其每期学员构成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第一期严沛霖、严武等学员开启了严姓学员参与军校教育的先河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中国女子地位

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一系列显著变化,逐步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与进步。这一时期,女性在法律、社会、思想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体表现如下: 1. 法律地位的提升 在法律层面,民国时期引入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并通过立法逐步改善女性的法律地位。例如,女性获得了财产权,可以拥有和管理个人财产;在婚姻中,女性的权利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包括离婚自由和子女监护权等

2025-05-16 高考

黄埔军校校训16字

​​黄埔军校的16字校训是“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奋斗牺牲,服从命令”,核心精神强调军人品德、集体主义与使命担当。​ ​ ​​亲爱精诚​ ​:倡导师生、同袍间真挚的情感联结与忠诚,体现黄埔军校“革命家庭”的凝聚力。 ​​团结合作​ ​:突出军事行动中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个人必须融入集体才能发挥最大战斗力。 ​​奋斗牺牲​ ​:要求军人具备无畏精神,为国家利益甘愿奉献,反映北伐时期的历史使命。

2025-05-16 高考

历届黄埔军校一览表

​​黄埔军校自1924年创立以来共办学23期,培养4万余名革命人才,包括左权、徐向前等中共名将,以及杜聿明、胡宗南等国民党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区,1949年后迁至台湾高雄凤山继续办学。​ ​ 黄埔军校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原名“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简称黄埔军校。​​1924至1927年间共招收6期学生​ ​,培养了左权、陈赓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的商人地位

民国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呈现‌"低贱与显赫并存"的复杂特征 ‌:一方面受传统"士农工商"观念影响被贬为末流,另一方面因‌实业救国思潮 ‌和‌经济现代化需求 ‌成为新兴精英。这一时期商人群体通过‌组建商会、兴办教育、参与政治 ‌等方式实现了阶层跃升,但本质上仍是‌依附于官僚资本的半独立阶层 ‌。 ‌传统观念的延续与冲击 ‌ 尽管清末已出现"商战"思想,但民间仍普遍视经商为"贱业"

2025-05-16 高考

民国时期中国国际地位

民国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低迷到逐步提升​ ​的曲折过程,​​抗战时期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 ​并跻身“四强”是重大转折,但整体仍受制于国力薄弱与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 ​​初期弱势外交​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中国在巴黎和会等国际场合屡遭排斥,山东权益被转交日本,凸显“弱国无外交”的困境。 ​​抗战带来转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员

2025-05-16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