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师四十五团通过民族团结、产业振兴、民生改善和兵地融合四大核心举措,显著提升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成为边疆地区和谐共富的典范。
-
民族团结的实践标杆
四十五团以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为代表,通过夜校教学、技术帮扶和文化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融。她带领200余名地方群众务工增收近100万元,并义务教授国家通用语言超4500人次,推动“石榴籽”精神深入人心。 -
产业振兴带动共同富裕
广东援疆推动的红枣精深加工产业园和油莎豆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年产值超2.5亿元,创造300余个就业岗位。通过“区域公共品牌+产业链延伸”模式,四十五团红枣单产提升至430公斤,油莎豆亩收益达传统作物3倍,职工人均收入增长至2.46万元。 -
民生改善增强幸福感
团场投资1.35亿元建成304套抗震安居房,铺设天然气管道惠及800余户家庭,并实现基层医疗全覆盖。养老院、公益性岗位等举措保障弱势群体生活,如残疾人王文中等10人获全额补助入住养老院,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
兵地融合共享发展红利
四十五团与麦盖提县共建635亩棉花高产示范田,接收520名地方学生享受优质教育,互派医疗专家义诊惠及3000余人。科技团队指导地方村民种植色素辣椒,带动兵地劳动力转移2435人,增收1042万元,实现“兵地一盘棋”的协同发展。
边疆团场的实践证明,以民生为本、产业为基、团结为纽带的发展模式,能有效激活区域活力,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提供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