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工作面临的核心挑战包括极端天气频发、工程防御短板、监测预警局限及基层执行压力,需统筹“防抗救”全链条协同应对。
-
极端天气冲击加剧
气候变暖导致暴雨、干旱等灾害趋多趋强,2025年淮河流域预测暴雨偏多,南涝北旱格局显著。突发性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因局地强降雨难以精准预报,防御窗口期短。 -
工程体系薄弱环节
病险水库、蓄滞洪区启用难问题突出,部分江河防洪标准不足。城市内涝设施滞后,如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农村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压力大,需暗访督查整改隐患。 -
监测与调度瓶颈
山洪灾害监测网络覆盖不足,北方洪水预报技术待突破。多部门数据协同效率低,依赖“智慧三防”平台整合水文、气象等实时数据,提升联合调度响应速度。 -
基层能力与责任落实
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巡查抢险人力短缺。部分干部群众防洪意识薄弱,需强化“叫应”机制确保预警到户,压实旅游景区、施工营地等属地避险责任。
提示:防汛需强化“四预”能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动态补短板,将科技赋能与责任下沉结合,最大限度减少“超标洪水不打乱仗,标准内洪水不出意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