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GDP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于“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工业转型突破(工程机械逆势增长5.7%、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提速(5大未来产业布局、深地实验室等科创平台)、消费与开放双轮并进(文旅消费贡献率60%、中欧班列贸易额增长29.8%)。
-
工业经济稳底盘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链融合”成效显著,工程机械集群打破行业寒冬,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增速超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设备更新带动570亿元投入,新凤鸣纺织、长城汽车等141个重大项目投产,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
科技创新激活新质生产力
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等平台加速技术转化,氢能、第三代半导体等未来产业布局抢占先机。驻徐高校留才率三年提升3.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16.1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2家,推动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3.6%。 -
消费与开放释放增量潜力
“彭城七里”文旅项目带动重点景区收入增长23.2%,社消零总额有望突破5000亿元。淮海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强化,中欧班列开行量增长8.6%,实际利用外资增速8.1%,双向开放助力进出口总额突破千亿元。
当前,徐州正以“稳扎稳打”的姿态冲刺万亿GDP城市,建议关注其“343”创新产业集群政策落地与深地技术产业化进程,这些将是未来增长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