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小组自查的关键步骤包括:明确自查目标、制定检查清单、实施现场核查、记录问题并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及跟踪验证。 通过系统性自查可有效提升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水平,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
明确自查目标
根据最新感控规范确定重点区域(如手术室、ICU、供应室等),聚焦高频风险环节(如手卫生、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处置),确保自查方向与机构实际风险匹配。 -
制定标准化检查清单
依据《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设计条目,涵盖环境清洁消毒、防护用品使用、病原体监测等核心内容,清单需具体可量化(如"手卫生依从性≥95%")。 -
分模块实施现场核查
- 人员操作核查:通过暗访或录像抽查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性
- 设备与环境检测: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等工具量化清洁效果
- 流程漏洞排查:模拟患者动线验证交叉感染风险点
-
问题分级与根因分析
将发现的问题按紧急程度分类(如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系统优化),运用鱼骨图等工具分析深层原因(如培训不足、资源配置缺陷)。 -
闭环管理机制
建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责任人-完成时限-效果复核"的追踪表,通过PDCA循环持续改进,重大隐患需在24小时内启动整改。
定期自查应结合飞检、第三方评估等外部监督方式,同时将自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每季度开展全面自查,重点部门每月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