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收入增长、就业改善、居住条件升级、消费能力提升和公共服务普及等方面,尤其以2013年后的新常态政策调整最为显著,推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国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强调质量与效率,推动GDP年均增长7%以上,2017年总量达82.08万亿元,全球占比15%,为民生改善奠定基础。收入方面,2013至2017年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1元增至25974元,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71,消费结构从温饱型向品质型过渡。就业市场通过“就业优先”战略实现稳定,年均新增城镇岗位超1300万,第三产业成为吸纳主渠道,城乡就业格局实现历史性转变。
居住条件的改善尤为突出,住房从福利分房转向市场化,高楼住宅取代传统平房,农村拆迁安置结合租赁政策提高了家庭收入。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城镇住房自有率超90%。交通基建加速升级,高铁运营里程全球居首,城市轨道交通覆盖率提升,自驾与网约车服务普及改变了出行方式。
消费升级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与收入增长,居民从“三大件”转向汽车、智能家电及文化旅游消费,健康、教育等支出占比提高。2017年在线支付普及率达76%,电子商务规模占全球40%以上,县域消费增速连续超过城市。
公共服务覆盖面和质量同步提升,社保实现全民基本覆盖,养老保险参保超9亿人,医保参保率超95%,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诊疗覆盖率提升至90%。教育领域实现学龄儿童“零辍学”,高等教育入学率接近普及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适配性。
总结来看,经济建设的成果通过政策引导转化为民生红利,使百姓在收入、居住、消费、医疗教育等领域共享发展红利,未来的民生改善将继续依托创新驱动与协调发展战略深化,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