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评选标准围绕“六好九无”核心框架展开,重点考察基层组织建设、治安防控、矛盾化解、群众参与等综合治理能力, 通过量化指标(如零刑事案件、零**)和动态管理(如年度复核、一票否决)确保创建实效。以下是具体评选要点:
-
组织与基础设施
村两委需设立专职综治主任,配备3人以上调解团队,综治中心规范运作且经费保障到位。视频监控覆盖重点区域,巡逻队常态化执勤,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完善。 -
治安与秩序管理
要求“九无”硬性达标:无黑恶势力、无黄赌毒、无命案或*****、无越级**等。治安案件发案率需低于县域平均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5%以上。 -
矛盾化解机制
每周排查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5%,实现“小事不出村”。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村支书、联户代表、村民代表联动),落实重点人群帮扶,杜绝“民转刑”案件。 -
宣传与群众参与
通过村规民约、平安宣传栏提升法治意识,农户创建参与率纳入考核。群防群治体系要求户户轮值巡逻,义务调解员吸纳乡贤等本地资源。 -
动态评选规则
采取“乡镇初评+县级终审”分级考核,实行“优秀村增发干部工资”“老年人补贴”等激励,对发生重大案件的村一票否决并暂停项目资金支持。
平安村创建需长期保持实效,评选结果直接影响村级资源分配,建议各村对照标准补足短板,尤其关注矛盾排查与群众动员两大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