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在古代曾被称为於越、大越、越国、会稽郡、越州等,其中会稽和越州是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名称。南宋时因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此名沿用至今。
- 夏商周时期:绍兴一带是於越民族的聚居地,夏朝称“於越”或“大越”,春秋时期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越王勾践在此定都,卧薪尝胆的故事广为流传。
- 秦汉至隋唐:秦始皇统一后设会稽郡,治所一度在苏州,东汉时郡治迁至山阴(今绍兴)。隋唐时期改称越州,成为东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会稽”与“越州”名称交替使用。
- 南宋定名:1131年宋高宗以“绍兴”为年号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既寄托复兴之志,也奠定了现代地名的基础。
绍兴的千年名称演变,不仅反映了其作为越文化发源地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从大禹治水到南宋陪都的辉煌历程。如今,这座古城仍保留着丰富的历史印记,值得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