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由来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正式建城于秦朝(公元前222年),因隋朝大运河贯通而崛起,南宋时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以“人间天堂”闻名。 其历史核心围绕地理优势、运河经济与文化沉淀展开。
-
良渚文化奠定根基。新石器时代晚期,杭州余杭区的良渚遗址已出现高度发达的稻作文明与玉器工艺,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
-
秦设钱唐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现杭州灵隐山麓设钱唐县,属会稽郡,为杭州最早的行政建置,名称源于钱塘江的古称“钱唐”。
-
隋朝运河催生繁荣。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连通杭州与北方,使其成为漕运枢纽。唐代改“钱唐”为“杭州”,城市规模扩大,白居易任刺史时修筑西湖堤坝改善民生。
-
南宋临安城的巅峰。1127年宋室南迁定都杭州(称临安),人口超百万,成为世界级大都市。丝绸、茶叶、瓷器贸易兴盛,西湖十景成型,文人雅士汇聚推动诗词书画发展。
-
元明清至今的延续。元代马可·波罗称杭州为“世界最华贵之城”,明清时期仍是江南重镇。近代因沪杭铁路开通,现代工业起步,如今以数字经济与西湖文化景观延续辉煌。
杭州的历史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典范,从远古文明到数字新城,始终以水为脉、以文铸魂,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鲜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