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翻译员团队由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师生及专业译员组成,涵盖英语、俄语、法语、阿拉伯语等多语种人才,他们以高标准的语言服务保障赛事沟通无障碍。其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选派优秀学子参与志愿者翻译工作,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金伟涛等专业译员则负责关键场次的口译任务,展现了国际化赛事对语言服务的精细化需求。
多所高校联动输送翻译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5名“小青荷”志愿者负责广州白云机场外宾接待,俄语、法语、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凭借多语种优势服务各国代表团;华中师范大学3名翻译硕士分别承担新闻翻译和支付咨询双语支持,20天内人均翻译量高达7万字;湖北大学16名师生团队作为中方文字服务主力,完成近5万条体育术语库建设,日均处理数百篇新闻稿件。
专业译员团队确保关键环节零失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师金伟涛带领AIIC认证译员组,采用远程同传与交替传译结合的模式,精准处理篮球、赛艇等项目的发布会翻译。面对乔尔杰维奇5分钟超长发言,金伟涛凭借专业笔记能力完整转译,而姚明现场“纠错”的插曲,更凸显专业翻译需兼顾语言精准与文化背景理解。
亚运会翻译工作体现三大核心能力:一是跨学科知识储备,如体育术语、赛事规则快速学习;二是高强度抗压能力,志愿者日均工作12小时以上仍保持服务质量;三是团队协作意识,高校师生与职业译员通过术语共享、演练磨合形成高效配合。这场语言服务“隐形赛事”的成功,为大型国际活动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