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大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建设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国际化办学为核心战略,通过全球引才、校际合作、科研协同三大路径,快速构建起覆盖亚洲、欧洲及北美的高等教育合作网络。其国际合作亮点包括: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先进材料研究院,赴新加坡、日本举办海外人才招聘会吸引240份顶尖学者简历,与鹏城实验室联合攻关半导体技术,携手国际企业(如理学中国)推动产学研融合,展现出“立足湾区、辐射全球”的开放格局。
分点展开:
-
全球人才引进
2024年,大湾区大学副校长戴长亮率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举办人才见面会,吸引200余位学者参与,收到简历近240份,并与中国驻外使馆建立人才合作机制,为国际化师资储备奠定基础。 -
高水平校际合作
学校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建“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实行双校联合管理,聚焦新材料与能源领域;同时与南方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探索课程互认与学分转换机制。 -
科研平台国际化
2024年与鹏城实验室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建设信息技术、半导体技术等国际级科研平台;2025年联合理学中国举办高分辨衍射技术研讨会,吸引50余位国际学者参与,推动设备共享与数据互通。 -
区域协同创新
依托松山湖校区毗邻华为、散裂中子源等区位优势,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生态圈,吸引爱立信等跨国企业共建实验室,促进技术转化与跨境孵化。
总结提示:
大湾区大学的国际合作模式兼具“精准引才”与“深度协同”,未来需进一步扩大与欧美高校的学分互认,并优化国际人才落地政策。关注其滨海湾校区2026年建成后的新增合作项目,或将重塑大湾区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