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流程可分为前期开发、备案审批、设计施工、并网验收四大阶段,核心环节包括资源评估、技术方案设计、电网接入审批及安全验收。关键亮点包括:屋顶荷载与产权合规性审查、自发自用比例优化、6个月内完成并网以规避政策变动风险,以及建档立卡全流程追溯。
-
前期开发阶段
- 资源评估:通过无人机航拍和现场踏勘确认屋顶面积、结构(混凝土/彩钢瓦)及遮挡情况,彩钢瓦需额外评估锈蚀风险与加固成本。
- 业主协议:签订屋顶租赁或售电协议,明确电价折扣模式(如“85折优惠”)或固定租金,同步核查建筑产权是否抵押。
- 技术测算:结合用电曲线(需12个月电费单)设计“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案,优先匹配日间高耗能时段。
-
备案与电网审批
- 线上备案:非自然人项目通过地方政务平台提交技术方案、荷载证明等材料,2025年起需同步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平台建档立卡。
- 接入批复:10kV以上项目需电网发展部审定接入方案,重点关注变压器容量裕度及防孤岛保护配置。
-
设计与施工
- 结构安全:委托第三方检测屋顶荷载(≥25kg/㎡),彩钢瓦屋面需增设防水层;支架基础采用化学锚栓或配重块方案。
- 设备选型:组件效率≥21%、逆变器CEC加权效率≥98%,工商业项目需配置PID修复模块。
- 施工周期:从组件安装到电气调试约45天,需同步完成消防通道预留(组件边缘距屋顶边界≥0.5m)。
-
并网与运营
- 验收材料:提交防雷检测报告、168小时试运行记录及逆变器型式认证,电网现场核查容量偏差(允许±5%)。
- 电费结算:采用“月度电费+季度补贴”模式,自发自用部分需安装双向电表并接入省级监测平台。
建议优先选择电网承载力强、消纳优先级高的区域(如工业园区),同步关注地方补贴时效性(如上海需并网1年内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