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家长和老师需重点关注防溺水、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核心风险,同时引导孩子养成健康作息与网络安全意识。以下是针对小学生的清明假期安全实用指南:
-
防溺水:牢记“六不准”原则
春季水域事故高发,务必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结伴玩水、不到无救援水域活动。若遇同伴溺水,应大声呼救或拨打110,切勿盲目施救。家长需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
交通安全:从细节规避风险
未满12周岁禁止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得骑行电动车。乘车系安全带,骑电动车佩戴头盔;过马路遵守“一停二看三通过”,远离大型车辆盲区。家长需杜绝酒驾,避免疲劳驾驶。 -
防火安全:文明祭扫与居家防范
倡导鲜花祭扫、网络追思,严禁在林区玩火或燃放鞭炮。居家时规范使用电器,电动自行车不入户充电。教会孩子火灾逃生技巧:用湿毛巾捂口鼻、低姿逃生,第一时间拨打119。 -
健康管理:饮食与传染病预防
避免暴饮暴食,不购买“三无”食品;春季注意防花粉过敏,勤洗手、多通风。合理安排作息,每天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避免沉迷电子产品。 -
网络安全:警惕信息泄露与诈骗
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透露家庭信息,拒绝网络欺凌。家长可设置儿童模式,限制游戏时长,引导孩子用网络学习知识而非娱乐。
安全无小事,预防是关键! 假期前与孩子共同制定安全计划,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危险场景应对能力。清明既是传统节日,也是生命教育契机——在缅怀先辈的让孩子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