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共设立12所分校,涵盖潮州、武汉、长沙等地,抗战时期更扩增至9所并行运作,累计培养超23万军事人才。
- 抗战前八所分校:1924—1935年间先后设立潮州、武汉、长沙、南昌、南宁、洛阳(后迁汉中)、广州、成都分校,任务完成后多数停办。例如潮州分校仅存续1年,培养728名军官;武汉分校两度复建,成为国共合作重要基地。
- 抗战九大分校:1937年后调整为第一(汉中)、第二(武冈)、第三(瑞金)、第四(贵州独山)、第五(昆明)、第六(桂林)、第七(西安)、第八(湖北均县)、第九分校(新疆迪化),其中第七分校规模最大,毕业学员超3.7万人。
- 特殊分校:台湾凤山第十分校1947年成立,延续黄埔建制;汪伪政权曾设伪分校,但未被正统承认。
黄埔分校体系随战局演变,从早期地域性培训转向抗战时期大规模军官培养,成为近代军事教育史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