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众多高级将领,中国***方面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等37位开国将帅出自黄埔军校,国民党方面则有众多高级将领如杜聿明、胡宗南等,其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开国将帅中共有37人出身黄埔军校。其中元帅5人,分别是***、陈毅、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大将3人,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8人,有陈奇涵、周士第、陈明仁等;中将9人,像阎揆要、彭明治、常乾坤等;少将12人,包括袁也烈、曹广化、李逸民等。还有部分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但未授衔的将领以及牺牲的将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埔军校公开办六期及四大分校,中国***方面的人员后来大多从黄埔军校前六期走出。
- 国民党方面:黄埔军校培养了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例如杜聿明,淮海战役被俘;胡宗南,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西北战区司令;桂永清,国民党海军总司令等。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中从最高统帅部到各战区与集团军,黄埔军校师生出身的将校数以百计,团以上军事指挥官约有3000多人,师长以上有300多名,军长十余人,不少成为抗日名将,在各大战役及印缅战场浴血奋战,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等胜利。
- 黄埔军校的影响:黄埔军校开创了中国第一所革命军校,处处体现革命精神,有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组建了第一支革命军队,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其学生先后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等多次实战,两次东征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统一。黄埔军校师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北伐军总司令部14个处中有10位处长出身黄埔军校,以***员和黄埔学生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起到先锋作用。黄埔军校师生还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三大武装起义的重要骨干力量,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做出卓越贡献。在抗日战争再度携手共赴国难,立下不朽功勋。
- 总结:黄埔军校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国共两党的将领都在此接受培养,他们在中国革命和抗战的各个阶段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