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是第几次合作的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其创建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苏联援助及两党携手密切相关,培养了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支持下建立,旨在突破传统军阀模式,为中国革命培养“党军”。1924年6月16日开学时,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等***人参与领导,课程融合军事与政治教育,开创了“军事+主义”的苏式教育模式。​​校训“亲爱精诚”与“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门联,彰显其反传统精神。​

首期学员中,***员占比达12.5%,如蒋先云、陈赓等成为核心骨干。黄埔师生先后参与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及北伐战争,其中叶挺独立团作为黄埔生主导的精锐部队,屡建奇功。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前,黄埔为国民革命输送了超过1.2万名干部,成为两党合作的典范。

国共分裂后,黄埔军校迁往南京,但失去红色基因加持,影响力逐渐式微。尽管1949年后国民党在台复办至第75期,但其本质已从“革命军校”转型为普通军事院校。值得注意的是,黄埔体系在抗战时期仍有合作残留,如杜聿明、戴安澜等黄埔系将领与徐向前等***将领曾在战场上共同御敌。

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分水岭,黄埔军校的兴衰史映射着中国政治格局的剧烈变迁。其首次国共合作的成功范式,至今仍被视作打破阶级与党派壁垒的典范,而“黄埔精神”也成为中国军魂的重要符号之一。

本文《黄埔军校是第几次合作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23692.html

相关推荐

黄埔军校是国民党还是共和党

‌黄埔军校是由国民党(中国国民党)创办的军事学校,与共和党无直接关联。 ‌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军校,其核心亮点包括:‌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产物 ‌、‌蒋介石担任校长 ‌、‌培养了大批国共两党军事将领 ‌。以下从历史背景、政治归属和后续影响三方面展开说明: ‌创办背景与国民党主导 ‌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由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苏联援助下建立,目的是为北伐战争培养军事人才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办的吗

黄埔军校并非单纯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其创建背景与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密切相关,具体过程和意义如下: 1. 创办背景 黄埔军校的创建源于孙中山的革命需求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革命军队,以推翻北洋军阀政权,统一中国。在这一背景下,他提出了创建陆军军官学校的计划,旨在培养革命军事和政治人才。 2. 创办过程

2025-05-17 高考

十大元帅黄埔军校出来的

​​十大元帅中有5位与黄埔军校渊源深厚,他们既是国共合作时期的军事精英,更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的核心力量。​ ​徐向前、林彪作为黄埔毕业生战功显赫,***、聂荣臻、陈毅则担任教官或参与分校工作,共同奠定了人民军队的骨干体系。 ​​黄埔系元帅的军事贡献​ ​ 徐向前(黄埔一期)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以“布衣元帅”著称;林彪(黄埔四期)指挥辽沈、平津战役,解放大半个中国。***(教授部副主任)参与广州起义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出了多少国共将军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众多高级将领,中国***方面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等37位开国将帅出自黄埔军校,国民党方面则有众多高级将领如杜聿明、胡宗南等,其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方面​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授衔时,开国将帅中共有37人出身黄埔军校。其中元帅5人,分别是***、陈毅、聂荣臻、徐向前、林彪;大将3人,为陈赓、罗瑞卿、许光达;上将8人

2025-05-17 高考

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谁厉害

‌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但 ‌黄埔军校的影响力更胜一筹‌。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国共两党的军事将领,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保定军校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奠定了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基础。 ‌两校各有侧重‌:前者以规模化和政治影响力见长,后者以专业化教育体系著称。 ‌ ‌历史地位对比 ‌ 保定军校(1902-1923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系统化陆军军校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最厉害的十大名将

黄埔军校培养的​​最厉害十大名将​ ​中,​​林彪、徐向前、陈赓​ ​位列前三,他们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功奠定了现代中国军事史的重要篇章。其余名将如​​关麟征、胡琏、杜聿明​ ​等,也在北伐、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些将领虽分属不同阵营,但共同塑造了黄埔军校“将帅摇篮”的传奇地位。 ​​林彪​ ​:黄埔四期生,解放战争中的“战神”,指挥辽沈、平津战役,奠定四野威名。 ​​徐向前​ ​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是国共几次合作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产物。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国***和苏联的支持帮助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人才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协助下,于广州黄埔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标志着两党在革命目标上达成一致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为啥不办啦

​​黄埔军校因政治蜕变、战争转型及资源削减最终停办,其辉煌源于革命使命与先进理念,衰败则源于立场腐化、战术迭代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 ​​1. 政治蜕变削弱价值根基​ ​ 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的初衷是为国共合作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学校沦为国民党独裁工具。随着反革命政变与党内清洗,大量有志报国的师生被迫离开,原本服务于民族解放的崇高目标变质为权力斗争的附庸

2025-05-17 高考

从黄埔军校出来的国共将领

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政治学校,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在广州黄埔岛创办,在国共两党的合作下成立。这所学校在短短数年内,为国民党与***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其中许多毕业生后来成为国共两党的重要将领。这些将领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黄埔军校的创立背景 黄埔军校的建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2025-05-17 高考

国共两党哪些人是黄埔军校的

‌国共两党许多重要人物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包括国民党方面的蒋介石、何应钦、陈诚等,以及***方面的徐向前、林彪、陈赓等。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院校,培养了众多军事和政治人才,对国共两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民党方面的黄埔军校毕业生 ‌ ‌蒋介石 ‌:黄埔军校校长,国民党领袖,长期掌握军政大权。 ‌何应钦 ‌:黄埔军校教育长,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 ‌陈诚 ‌:黄埔一期生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国共分家是哪一年

1927年 黄埔军校国共分家的标志性事件是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具体过程如下: 合作破裂的导火索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黄埔军校的迁徙与分立 随着国共关系的恶化,黄埔军校于1927年5月迁往南京,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完全脱离***控制。 迁徙后,军校由国民政府独立管理,停止招收***员

2025-05-17 高考

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国共两党将领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摇篮,培养了众多影响历史走向的国共将领,其中​ ​徐向前、陈赓、林彪等成为中共开国将帅的核心力量,而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等则主导了国民党的军事体系​​。这些将领在两次东征、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抉择深刻塑造了20世纪中国的格局。​ ​ 黄埔军校的独特教育模式为国共两党输送了截然不同但同样卓越的军事人才。在***阵营中

2025-05-17 高考

1932年黄埔军校第几期

‌1932年黄埔军校招收的是第9期学员 ‌,‌本期学员在抗战初期成为重要军事骨干 ‌。以下从背景、特点和历史影响三方面展开: ‌背景与招生时间 ‌ 第9期招生始于1931年,1932年正式入学,正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时期。黄埔军校迁至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制调整为三年,注重实战化训练。 ‌学员特点与培养方向 ‌ 本期学员约650人,课程增设防空、机械化作战等现代军事科目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共办几期

23期 黄埔军校的期数需要根据其办学历史和统计口径进行区分说明: 大陆时期 从1924年创办至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 23期 ,毕业生总数约23万余人。这一数据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提及。 台湾时期 1949年底迁往台湾后,黄埔军校续办了24期,至2004年共办至73期。但台湾时期的续办与大陆时期的“期数计算”无直接关联。 总毕业生人数 若将大陆时期各分校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是第几次国共合作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成果,其建立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进程,还通过军事教育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培养了国共两党大批杰出人才。​ ​ 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在苏联与中国***的支持下于1924年创立,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核心实践,其诞生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与革命诉求。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国共合作方针后,孙中山认识到革命军队的重要性,于1924年将原广东陆军学校改建为黄埔军校

2025-05-17 高考

黄埔一共办了几期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办了23期 ,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创办背景与时间 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由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旨在为中国革命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这所军校的建立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是现代中国军事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2. 历史发展与贡献 黄埔军校在1926年改组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持续办学至1949年。在23年的办学过程中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一共办了多少期

23期 黄埔军校在大陆共举办了 23期 ,具体信息如下: 办学期数与总人数 黄埔军校在大陆(1924-1949年)共办23期,本校毕业52438人,各地分校毕业125500人,总计约18万人。 历史背景与迁徙 学校于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1949年迁往台湾。抗战期间曾迁至成都,并设立多所分校,其中西安分校规模最大,学员达2.5万人。 毕业生贡献 培养了包括杨廷宴(国民党第25军少将副军长)

2025-05-17 高考

黄埔军校铸就了什么样的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铸就的精神核心是“爱国、革命、牺牲、团结”,其精髓可提炼为: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 ‌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 ‌革命斗志‌、不计个人得失的 ‌奉献精神‌,以及军民一心的 ‌团结协作‌。 ‌这一精神不仅塑造了近代中国军事精英的品格,更成为中华民族奋斗史上的精神坐标。 分点论述: ‌家国情怀 ‌:黄埔师生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为训,将救国救民视为最高信仰。北伐战争期间

2025-05-17 高考

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及启示

​​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及启示​ ​ 国共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核心主线之一,两党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的曲折历程,深刻影响了国家命运。​​四个关键阶段​ ​包括:​​第一次合作(1924-1927年)​ ​共同北伐反帝反封建;​​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因阶级矛盾激化而内战;​​第二次合作(1937-1945年)​ ​团结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2025-05-17 高考

国共关系的认识

​​国共关系经历了两次合作与分裂,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进程,其合作的核心动力源于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而分裂则多因阶级矛盾与政治理念差异。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因国民党内部“清党”而破裂;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下实现,国共携手取得抗战胜利,但战后因政治分歧再度对立。两次合作均彰显了中国***以民族利益为先的胸怀,也揭示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

2025-05-17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