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监理巡查记录是确保动火作业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作业前检查
-
人员资质与手续
-
确认动火人持证上岗,携带《员工牌》《临时入厂证》等有效证件。
-
检查是否办理了《动火作业手续》及动火许可证,确认作业时间在批准期限内。
-
-
安全措施准备
-
动火设备(如电焊机)检查:一次侧线≤5m、二次侧线≤30m,电源线无老化、破损,接地线连接牢固。
-
灭火器材配备:现场配备足够数量灭火器,氧气瓶与动火点距离≥10m,乙炔瓶立放且接管用管夹固定。
-
防护用品:施工人员穿戴合格劳保用品,如防火服、防护面罩等。
-
-
现场环境评估
-
清除动火点15m范围内易燃物,气割设备接口安装阻火器,临时用电设施符合规范。
-
受限空间作业需每小时检测一次可燃气体,通风设施完好。
-
二、作业中过程控制
-
监护与沟通
-
监护人全程监护,佩戴明显标志,每小时前后10分钟检查一次作业状态。
-
动火人需定期报告作业进展及异常情况,监护人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
-
设备与操作规范
-
电焊机接地可靠,线盘转接功率匹配,焊把线路无**。
-
气割作业时保持割炬与可燃物距离≥5m,火星未溅落至设备或电缆。
-
三、作业后清理与总结
-
现场清理
-
动火结束后,确认无残留火星,易燃物清理干净,设备归位。
-
地沟、污油井等隐蔽部位密封处理,临时用电设施恢复原状。
-
-
记录与反馈
-
填写《动火作业监护记录》,包括作业前检查、过程监控及问题处理情况。
-
对存在隐患的环节进行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
注意事项 :
-
监护人需具备相关资质,熟悉作业流程及应急预案;
-
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
作业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如漏电、火势蔓延),应立即停机并报告。通过以上环节的严格把控,可有效降低动火作业风险,保障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