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审计流程主要分为申请、实施、报告三个核心阶段,具体如下:
一、申请阶段
-
书面申请
申请人需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明确审计依据、事项及时间要求。
-
法院裁定
法院审查申请后,若符合条件,将发出司法审计通知书,要求被执行人到法院接受庭审并提交账册等资料。
二、实施阶段
-
审计机构选择
法院指定具备会计及法律资质的审计机构,要求其与法律部门协作开展审计。
-
资料审查与调查
审计机构核对银行流水、合同文件、工程结算报告等,重点核查资金流向、虚列成本及合同合规性,防范“阴阳合同”。
-
证据收集与分析
通过函证、重新计算等程序收集证据,分析资金异常、隐蔽工程等问题。
三、报告阶段
-
报告撰写
审计机构整理底稿,与被审计单位沟通问题后,出具包含问题清单及司法建议的审计报告。
-
后续跟踪
法院督促整改落实,对未解决问题启动司法程序,并定期回访确保整改效果。
四、关键要求
-
资质要求 :审计机构需同时具备会计、法律专业资格。
-
法律依据 :流程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相关规定,确保审计程序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