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至少每季度安排一次,这是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关键亮点包括:频率明确为每季度至少1次、形式可灵活创新、内容需紧扣党的理论和实际、党组织负责人需带头讲授。以下是具体要点:
-
频率要求:根据党内制度规定,党支部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党课教育,特殊情况下可集中开展。这一要求确保党员教育的连续性和时效性,避免形式化。
-
内容核心:党课需系统讲解党的基本理论(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规、政策方针等,同时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党员思想动态,增强针对性。例如,可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热点设计专题。
-
形式创新:传统授课形式外,鼓励采用情景式、互动式、电化教学等现代方法。例如,通过红色基地实地教学、优秀党员访谈等形式提升吸引力。
-
讲授主体:党组织负责人(如党支部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或先进党员也可参与。预备党员一般不担任主讲,但可分享学习体会。
-
组织实施:需提前制定年度计划,包括选题、时间、授课人等;课后组织讨论并归档记录。备课阶段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党员需求,确保内容接地气。
-
参与范围:听课对象以党员为主,可扩展至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突出的群众或共青团员,扩大教育覆盖面。
总结:坚持每季度一次党课是强化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创新形式、注重实效。党组织需科学规划,确保党课既有“党味”又具活力,真正成为锤炼党性的“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