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标准课程安排以九年一贯制为基础,涵盖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16门必修学科,并强调劳动、信息科技等实践类课程的独立开设,同时允许地方与校本课程作为差异化补充。
-
课程结构分层明确: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聚焦省级特色(如生态文明、民族团结),校本课程由学校自主开发,形成“基础+拓展”的体系。小学英语从三年级起步,初中外语可选英语、日语或俄语,科学课程一至九年级贯通,初中分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
课时安排精细化:一至八年级每周26-34课时,九年总课时9522节,小学每课时40分钟,初中45分钟。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艺术课程贯穿九年,初中需选修两项艺术门类(如戏剧、舞蹈)。
-
强化实践与思政教育: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覆盖全学段,侧重跨学科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列为必修,小学三年级起分阶段学习,每周1课时。
-
灵活性与规范性结合:学校可在总课时不变前提下调整学科课时分布,但严禁挤占课程或使用“两张课表”。专题教育(如法治、心理健康)融入相关科目,不单独设课。
提示:家长需关注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是否严格落实国家标准,尤其重视实践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