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船员通常不包括女性,这一现象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传统观念、工作环境、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以及职业发展的困境等。
传统观念的影响
迷信和偏见
- 传统迷信:在许多文化中,女性上船被认为会带来不祥,如“有女同行,航行不利”等迷信说法在船员间口口相传。这些观念在航海领域根深蒂固,尤其是在一些古老的海运国家,如丹麦,法律上明令禁止女性登船。
- 性别歧视:一些船东和船员认为女性船员会增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增加管理成本,因此不愿意雇用女性船员。
性别角色分工
- 传统家庭角色:传统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性通常被期望承担照顾家庭、养育子女的重任,而航海这种长期离家、漂泊不定的职业与传统女性角色定位背道而驰。
- 性别隔离:在轮机部门,性别隔离更为明显,大多数女性在学校里选择学习船舶驾驶而不是轮机工程,导致女性在甲板和机舱部门的实际比例失衡。
工作环境的挑战
艰苦的工作条件
- 工作环境:船舶上的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包括长时间在高温、高噪音、油污的环境中工作,这对女性船员的体力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
- 生活条件:船上生活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隐私和休息空间,女性船员在船上的生活面临诸多不便。
安全和隐私问题
- 安全隐患:在远洋航行中,船舶长时间处于无信号区域,女性船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 隐私问题:船上的生活空间有限,女性船员可能难以忍受男性船员的邋遢、嘈杂,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
体力和耐力
- 体力要求:船员的工作强度极高,需要搬运重物、操控设备等,女性在体力和耐力上的天然短板使其难以胜任。
- 生理期问题:女性船员在生理期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影响工作状态,而在船上有限的医疗条件下,这些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心理压力
- 孤独和压抑:船员在海上长时间处于封闭环境,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容易产生孤独和压抑的情绪。
- 性别关系:男女船员长期共处一船,生活习惯的冲突和情感纠葛可能引发矛盾,影响团队的和谐氛围。
职业发展的困境
###晋升机会有限
- 职业天花板:女性船员在晋升高级管理岗位时面临更多障碍,高级管理岗位几乎被男性垄断,女性难以获得同等的职业发展机会。
- 家庭责任:女性需要承担生育和抚养孩子的家庭责任,难以全身心投入到长期不间断的航海事业中。
性别歧视和骚扰
- 性别歧视:女性船员在船上经常遭遇性别歧视和骚扰,这不仅影响她们的工作状态,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 心理支持缺失:船上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机制,女性船员在遭遇心理问题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帮助。
尽管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女性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得女性船员在航海业的参与度有所增加,但传统观念、艰苦的工作环境、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以及职业发展的困境仍然是阻碍女性船员进入商船领域的主要因素。未来,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航运业的持续发展,期待更多女性能够加入到航海事业中,共同推动行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出海船员为什么不要女的?
出海船员不要女性,主要源于传统观念、工作环境、生理差异、安全风险以及社会家庭压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传统观念的影响
- 历史遗留的偏见:长期以来,航海业被视为“男性领域”,女性上船被认为会带来不吉利,如“有女同行,航行不利”等迷信说法在船员中广为流传。
- 宗教与文化禁忌:在一些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女性被视为“阴气”之源,上船可能触犯神灵,引发风暴或沉船等灾难,这种观念在某些地区尤为根深蒂固。
工作环境的挑战
- 艰苦的劳动条件:船员需要在极端环境下工作,如高温、高噪音、潮湿等,这些条件对女性来说尤为严峻,尤其是考虑到生理期的特殊需求。
- 封闭空间的安全隐患:船舶作为封闭的工作环境,女性船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救援可能无法及时到达。
生理差异与安全风险
- 体力与耐力的限制:航海工作往往需要较高的体力和耐力,女性在力量和爆发力上的天然劣势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安全。
- 健康问题:长期在海上生活可能导致女性出现生理期紊乱、心理压力增大等问题,进一步影响工作表现和健康状况。
社会与家庭的压力
- 家庭责任的冲突:女性船员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长期出海可能无法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尤其是育儿责任,这使得许多女性对航海职业望而却步。
- 社会支持的缺乏:社会对女性航海员的认可度较低,缺乏专门的组织和支持网络,使得女性在职业发展中面临更多障碍。
女性在航海领域的就业现状如何?
女性在航海领域的就业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就业形势
- 整体就业形势:近年来,航海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女性毕业生。尽管航海类专业整体的就业率在数字上可能高于陆上专业毕业生,但真正到航海类单位就业的女生数量却极少,呈现出毕业即失业的严峻态势。
- 岗位选择:航海专业女生在就业时,可选择的岗位范围较为狭窄,面临着诸多限制。很多船员中介公司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不太愿意招收女生,尤其是上船工作的女生。女生更多可能是从事一些相对辅助性、偏向管理协调或者文书类的工作,像帮忙整理船舶文件资料、协助进行简单的设备状态记录等。
就业挑战
- 传统观念影响:航海行业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为主导,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使得航海领域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偏见。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潜意识里就会觉得女生不适合航海工作,即便女生具备优秀的专业成绩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容易在求职以及后续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区别对待。
- 工作环境艰苦:航海工作往往意味着要长时间在海上漂泊,与家人分离是常态,短则数月,长则一年甚至更久。在茫茫大海上,船员们面临着各种恶劣的自然状况,海上的风浪可能会使船只剧烈摇晃,这不仅考验着身体素质,对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挑战。对于女生而言,这样艰苦的环境更是难以适应。
就业优势
- 需求量大: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航运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海上货运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船员和航海领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
- 薪资待遇高:船员和航海领导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高级船员和航海领导。通过多年的专业积累和经验提升,薪资待遇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稳定就业:航海行业属于国际性产业,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船员和航海领导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就业稳定性。
职业发展
- 职业发展路径:在船上工作,职业发展路径通常是从低级职位(如三副、三管轮)逐步晋升到高级职位(如船长、轮机长)。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在陆地上的相关行业工作,职业发展路径可能包括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到管理层,或者在专业领域内深入发展,如成为海事律师、海事研究员等。
- 性别因素:尽管航海行业通常男性占多数,女性较少,但这也可能意味着女性在求职时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性别比例失衡而获得一些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有哪些女性航海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女性航海家:
-
Kay Cottee(凯·科蒂) - 澳大利亚女船长,1988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女性,驾驶37英尺长的帆船Blackmore's First Lady号,历时189天。
-
Dee Caffari(迪·卡法里) - 英国女性航海家,2005年成为第一位单人完成逆向环球航行的女性,并在2008年实现了正向环球航行,成为第一位完成双向环球航行的女性。
-
Ann Davison(安·戴维森) - 英国女性航海家,1952年成为第一位独自航行横渡大西洋的女性,驾驶7米长的木制单桅帆船Felicity Ann号。
-
孔庆芬 - 中国第一位女远洋船长,1969年通过船长技术鉴定考试,1976年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远洋船舶女船长。
-
罗烈芳 - 中国第一位女轮船驾驶员,1955年在长江上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女轮船驾驶员。
-
王亚夫 - 中国第一位女轮机长,1973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女轮机长。
-
宋坤 - 中国首位完成环球航海的女性,作为“青岛号”大使船员参加了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成为首位完成环球航海的中国女性。
-
梁桂兰 - 华裔航海家,与丈夫共同完成了三次环球航行,创造了特多航海历史。
-
Ellen MacArthur(艾伦·麦克阿瑟) - 英国女性航海家,2005年以71天14小时打破最快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被授予女爵士Dame称号。
-
Jessica Watson(杰西卡·沃森) - 澳大利亚女性航海家,2009年以16岁年龄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环球航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