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流程可分为基础流程和特色业务模式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基础流程
-
融资申请
上下游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提交融资申请,需提供企业资质、交易凭证等材料,便于平台审核。
-
额度审核
平台根据企业交易数据、信用评估结果等确定授信额度,直接影响**审批通过率。
-
项目审核
对于大额或复杂项目,平台可能通过实地考察、财务报表分析或智能决策引擎进行风险控制。
-
放款与结算
审核通过后,平台将资金划拨至企业账户,支持采购、生产或运营活动。还款时按合同约定执行。
-
风险管理与监控
全程监控交易真实性、还款能力,及时调整授信额度,防范信用风险。
二、特色业务模式
-
应收账款融资
-
企业提交应收账款相关文件,金融机构评估后确定融资额度,到期后由买方还款。
-
关键步骤包括资料准备、申请提交、尽职调查、合同签订、资金发放及还款回购。
-
-
采购订单融资
-
企业提交采购订单并转让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订单价值放款,买方付款后偿还融资。
-
需确保订单真实性、有效性及买方履约能力。
-
-
仓储物流融资
-
企业将仓单质押给金融机构,平台监控仓储物流过程,确定融资额度。
-
适用于需降低库存成本的场景。
-
-
区块链应用
-
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订单存证、信用增信,金融机构基于不可篡改的数据提供保兑或授信服务。
-
例如:采购商A的付款承诺可支持供应商B的融资申请。
-
三、系统支持与风险控制
-
自动化审批 :利用风控模型实现快速审批,降低人工干预风险。
-
风险分散 :通过供应链网络覆盖多环节,分散单一企业信用风险。
-
合规保障 :实时监控交易数据,防范欺诈行为,确保合规操作。
以上流程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定制,不同场景下可能侧重不同环节的风险管理。例如,出口贸易场景可能强化信用保险和跨境支付保障,而国内供应链金融更注重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