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村并居政策若执行不当,确实可能演变为对农民财富的掠夺,其核心问题在于强制拆迁、补偿不足、土地利益分配失衡等乱象,导致农民失去房屋、土地和生产资料,生活成本激增而收入未同步提升。以下是关键分析:
-
强制拆迁与补偿不公
部分地区为获取建设用地指标,强行拆除农民房屋,补偿标准远低于市场价,甚至需农民倒贴差价购买安置房。农民世代积累的房产被低价置换,家庭财富严重缩水,部分家庭因拆迁返贫。 -
土地财政驱动利益转移
地方政府通过“增减挂钩”政策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置换为城市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多用于城市开发,农民仅获得微薄补偿。例如山东德州拆村腾地后,农民未分享土地市场化红利,反因安置房质量差、配套缺失陷入困境。 -
生产生活成本双重挤压
集中居住后,农民远离耕地,农机具无处存放,庭院经济消失,而物业费、燃气费等支出增加。河北某社区数据显示,农民年均生活成本上升超4000元,但收入未同步增长,加剧经济负担。 -
法律与权益保障缺位
《民法典》明确保护农民房屋和宅基地权利,但部分地方政府以行政命令替代协商,剥夺农民自主权。山东等地强拆行为涉嫌违法,却因“政策执行”名义难以追责。
总结:合村并居若背离农民意愿、忽视配套保障,本质是财富再分配向权力和资本倾斜。政策推进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杜绝“一刀切”,否则乡村振兴可能异化为对农村资源的又一次剥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