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5年最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数字化管理为核心,强化教育公平,严控人籍分离,优化特殊群体服务,构建全周期学籍管理体系。新规通过“一网通办”简化流程,明确各级权责,为1.8亿中小学生提供更高效、安全的学籍服务。
关键变化一:数字化全面升级
新规明确学籍管理以电子档案为主,国家学籍系统采用五级应用模式,跨省转学实现10个工作日内线上核办。学生基础信息全国统一采集,非基础信息由省级管理,既保障数据互通又兼顾地方灵活性。死亡学籍注销时限从10天延长至60天,体现人文关怀。
关键变化二:动态监管机制
每学期强制核准学籍信息,重点打击空挂学籍、重复学籍。义务教育阶段禁止退学,高中退学需备案。转学实行“籍随人走”,转出校须保留电子档案备份,纸质档案由省级制定细则,从源头杜绝人籍分离。
关键变化三:特殊群体保障
特殊教育学生可申请降级就读,专门学校学生保留原校学籍。境外学生凭有效证件注册,普职融通项目学籍互通。缓学期限明确为一学年,送教上门学生按法定年龄注册学籍,确保教育覆盖无死角。
关键变化四:安全防护体系
建立“谁批准谁负责”追责机制,敏感信息强制脱敏处理。推行教育数字身份认证,封存半年未用账号,定期更换密码。首次将学籍管理员待遇纳入绩效工资,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
当前全国学籍系统已实现98%中小学覆盖,新规通过技术赋能与制度约束双管齐下,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为教育数字化战略提供支撑。建议家长通过官方移动端及时核对子女学籍状态,学校需在6个月内完成系统适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