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的七个基本原则是: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这些原则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核心框架,强调主体地位平等、意思自治、利益平衡和社会责任,为公民日常经济活动与权利保护提供根本遵循。
-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无论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在权利义务分配和司法保护中不受歧视。
- 自愿原则(意思自治):民事活动应基于真实意愿,禁止强迫或欺诈,如合同订立需双方自由协商,婚姻关系以自愿为基础。
- 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可依法撤销,例如对格式条款的合法性审查。
- 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诚实守信、不欺不诈,涵盖合同履行、侵权责任等领域,如商家虚假宣传需承担赔偿责任。
- 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如赌博债务因违法而无效。
- 绿色原则:民事活动应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污染企业可能承担环境修复责任。
-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如业主装修不得故意破坏建筑承重结构。
掌握这些原则有助于规避法律风险,例如签订合同时确保条款公平,或**时援引诚信原则主张权利。民事主体在交易、婚姻、继承等场景中均需以基本原则为底线,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价值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