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补偿款不给怎么办? 关键解决路径包括:协商沟通、行政投诉、法律诉讼,具体需根据补偿款未发放的原因和主体采取针对性措施。若村委会截留款项,可向乡镇政府申请监督;若对补偿标准有争议,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裁决;协商无果时,务必收集证据通过民事诉讼或行政诉讼**。
-
协商沟通优先
主动联系村委会或征地部门,要求书面说明未发放补偿款的原因及预计发放时间。若涉及家庭内部权属争议(如地上附着物补偿分配),可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避免因内部纠纷延误整体进度。 -
行政途径施压
- 乡镇政府监督: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村委会截留补偿款时,乡镇政府有权责令其改正。若乡镇不作为,可起诉其行政失职。
- 上级部门举报:对涉嫌贪污、挪用的村干部,向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或纪委监委实名举报,要求查处并追回款项。
-
法律诉讼**
- 民事诉讼:针对已签订补偿协议但拒不履行的情况(如协议无日期但土地已被占用),可直接起诉村委会要求履约。
- 行政诉讼:若征地程序违法(如未公告、补偿标准不透明),可起诉批准征地的政府部门,要求撤销或重审补偿方案。
-
证据收集关键点
保留征地公告、补偿协议、土地权属证明、沟通记录等材料,必要时通过录音、公示文件拍照等方式固定证据。涉及争议的百年树木等特殊标的,需提供历史耕种或权属佐证。
提示:**过程可能耗时较长,建议优先通过律师介入评估胜诉可能,避免错过诉讼时效(通常6个月至1年)。对家庭内部争议,可在补偿到账后另行协商或诉讼分配。